找到相关内容1652篇,用时1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张元隆:佛法的安心之道——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

    不求境,不去改变外境,而只向内对治烦恼的根源。这样既能一方面去除压力源头的非理性情绪,一方面又增长能承受压力的心智。而依于缘起的义理,这就是四谛中离苦得乐之道谛,也就是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...

    张元隆 (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4.html
  •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“人间佛教”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

    团结,国家就会繁荣昌盛,这样就会出现一种和平安乐的世界,一种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世界。这就是人间佛教所要达到的目的。”大乘菩萨行的“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”,则为“人间佛教”的理论基础,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173504.html
  • 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—— 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

    莹彻。 ” 大师在此说明万行虽由心,但不能说不修。又因万法即心,修当然也不碍心 。   二是诸佛《通戒偈》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。而禅宗行者往往是强调了&...

    林克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4374559.html
  • 玄沙广录

    。师云。好。好。  问。学人平生愚钝。到和尚处。并无个入路。乞师直示。师云。但莫外觅。云。如何趣向即得。师云。诸恶莫作。众善奉行。  问。承古有言。真如如意宝。如意普真如。如何是普真如底宝。师云。你...念念不灭。若如此理论。即是自智不生自智。自智不灭自智。大道通于十方。镇断乾坤。皆是本智圆明。心印法门。更无他故。所以道。三际求心心不有。若与么。便是诸恶莫作也。  问。如何是三际求底心。师云。你得与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974743.html
  • [下]《金刚棒喝》

    的喜欢,种什么因结什么果。他们同不同,都是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 问:什么是乐?灵魂是什么?我们怎样与我的灵魂接触?宣化:什么是乐我已经讲过了,不争是乐,不贪是乐,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、不打妄语就是乐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0675659.html
  • 陈兵教授 :现代青年人应该如何学佛

    劝导教诲人,不悭吝,不计报酬功果,为修布施度;以思慧为导,严持五戒等禁戒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而不拘执能持所持,为修戒度;以思慧为导,锻炼忍耐力、承受力、包容力,能吃苦耐劳,忍受毁辱赞誉等强烈刺激而不动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4676339.html
  • 无相戒法

    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 。”36告诫弟子作为行为的准则,同时成为佛教伦理道德的核心,对净化社会、净化人心起到激浊扬清、澄本清源的效果,持戒便是要“自净其心”,最后落实到当下的一念心,将宗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2276978.html
  • 赵朴初与中国的人间佛教

    历史,是种不断发生发展、无常变化、无尽无休的洪流,这种迅猛前进的滚滚洪流谁也阻挡不了,谁也把握不住。菩萨觉悟到,在这种无常变化的汹涌波涛中顺流而下,没有别的可做,只有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庄严国土、利乐...

    正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977111.html
  • 人生格言

    有利于心灵净化、身体健康;更促使家庭和睦、社会和谐、进而世界和平。  最后祝愿诸位善长仁翁,不但要常持不妄语戒,戒除欺骗的不正之举,同时还要持守另外其余的四条戒律,希望大家做到:   “诸恶莫作、众善...

    达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177293.html
  • 和合众缘构建和谐 两岸携手共襄盛举——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纪实

    ”无论是眼前,还是长远来看,更应该多多培养平常心、平等心、自利利他之心,更应该引导人们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。在发展经济和强调伦理几乎是必然的冲突当中,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之“度”,是各种人类文明的共同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1478325.html